12月14日上午,中国金融论坛·第十五届《金融研究》论坛于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金融学会、中国金融论坛、厦门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厦门经济特区金融学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和厦门市张亦春教育发展基金会承办,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资助协办。多名金融领域领导、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
开幕致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厦门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超鹏教授,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亦春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静主持开幕式。
莫万贵表示,《金融研究》论坛旨在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业界与政府部门间的交流平台,对金融领域中青年学者给予关注。过去一年,期刊服务得到优化,选题紧跟时事,积极开展学术合作。他指出,本次会议的征文活动收到了400余篇精彩投稿,40篇入选论文将在论坛宣读,为《金融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后,莫万贵希望通过本次面对面的交流与思想碰撞,共同为金融学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吴超鹏指出,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强大”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要素。厦门大学金融学科作为学校的创始学科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金融人才,并享有创新、实干、敬业之美誉。面向新征程,厦门大学将继续致力于金融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新发展格局,并希望各位来宾在本次论坛中畅所欲言、献言献策。
张亦春强调,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金融安全则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金融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性制度,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不仅是实现金融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为此,他呼吁与会者们应积极贡献智慧与力量,共同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主旨演讲
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届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白钦先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刘锡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张成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国家级领军人才凃俊教授,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
中山大学陆军教授,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厦门大学朱孟楠教授,厦门大学周颖刚教授、姜富伟教授,厦门市张亦春教育发展基金会郑学军,厦门大学陈国进教授,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理事、厦门大学蔡庆丰教授先后主持主旨演讲。
张亦春金融公益大讲堂第三讲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监事长、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理事周立群受邀开讲张亦春大讲堂第三讲,围绕“保险业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展开深刻分析。张亦春教授为主讲嘉宾周立群博士颁发“张亦春大讲堂”第三讲纪念牌。
中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随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孙佳婧副教授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院洪永淼团队,汇报了中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南开大学终身英才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田利辉教授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点评。
颁奖仪式 & 授牌仪式
会上还举行了《金融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和学术新星奖的颁奖仪式。厦门大学社科处处长、文科期刊中心主任、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潘越教授宣布获奖名单,张亦春、白钦先、莫万贵、吴超鹏、姚余栋、陈道富等为获奖者颁奖颁奖。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朱孟楠,张亦春基金会理事长郑学军、理事刘自力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黄远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丁赛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徐臻阳颁发“学术新星奖”。
“2023年度优秀论文奖”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学术新星奖”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合影留念
杰出学者论坛&平行分论坛
14日下午,《金融研究》论坛在厦大经济楼举办多场平行分论坛和杰出学者论坛,涵盖了金融领域的多个热点问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原院长陆军教授、田利辉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国家级领军人才张学勇教授在杰出学者论坛发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闽都陈嘉庚公益基金会理事郭晔教授主持论坛。
部分平行分论坛掠影
在闭幕式环节,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周颖刚教授表达了对参会嘉宾的诚挚感谢。他谈到,正是合作主办方的鼎力支持与承办单位的积极投入与不懈努力,共同促成了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